师者故事|杨红伟:有幸遇良师,青春路繁花

来源:admin发布时间:2023-12-04 15:53访问量:1909

学术乃国之重器,史学尤甚,故不可不慎而又慎,以求真务实为基,著经世之大略,求得失之枢机,服务于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一直以来,BET体育365投注官网英国beat365官方APP杨红伟教授始终坚守三尺讲台,秉持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用多学科理论教育学生,引领学生开展创新性学术研究,身先示范,以其独特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书写着属于兰大教育者的“独树一帜”。

——题记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这句杨昌济先生题于北京故居的名联,曾是多少教育工作者的追求。2021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提到:“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也成为了杨红伟教书育人的理想追求与行动指南。

以好奇之心入学

产生好奇、深挖好奇、解决好奇

初遇杨红伟,他留给学生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学识渊博。他常说自己对诸多领域都怀有“好奇之心”,喜欢问“为什么”。学生们最初多不理解怀有好奇之心对于做学问而言到底有什么用,但来到杨红伟的课堂后,便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产生好奇、深挖好奇、解决好奇”是做好学问的必由之路。

微信图片_20231204161029.png

“我从不局限于历史学这一个领域,搞好历史研究,一定是对其他诸多领域都要进行了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有深度”——杨红伟老师在课堂上常常这样说。历史学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必须对社会百态、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入了解。研究经济史,怎么能不知道经济学原理?研究政治史,怎么能没读过政治学经典著作?广泛了解其他领域是做好历史研究的必然要求,而驱使历史研究者主动涉猎、深入挖掘并且能够对历史研究产生重要作用的,就是“好奇心”。

杨红伟时常告诫学生,做学问的第一目的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在研究中抱有“好奇之心”,不断提问,不断探索。在求知与求真的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求知欲与好奇心被满足时,研究者便会感受到理性而纯粹的快乐。这种快乐随之转化为研究者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此便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杨红伟对于学生的成长启示不止于课堂教学,也在于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之中。初春的课堂上,杨红伟不经意间问学生“你们发现校园里的变化了吗?”当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时,他指了指窗外树上的新芽和三三两两绽放的花朵。食堂路边的花坛、宿舍门前的灌木、衡山堂中的石榴树、冬日里泛黄飘零的落叶……他总会留心生活中的每一处可能,发现路口转角的诗意,发掘近在咫尺的浪漫,并以此启润学生的智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杨红伟的浪漫与理性不仅体现在学识之上,也展现在生活之中。他浪漫地发现问题,理性地解决问题,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好奇心的启发与引导。

史无定法,法无定式

回溯,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开盘根错节的谜团

杨红伟的教学方法总是不拘一格,其治史亦坚持“史无定法,法无定式”的信条。对于学生而言,他的课堂是润物无声的点拨。在“西北区域史”课堂上,杨红伟以“黑夜理论”的实验带领学生思考从部落到国家的社会转变。——“紧闭双眼,将自己置身于漆黑的世界,我们将何去何从?”

寓教于乐的课堂设计背后所具备的思维训练以及启发意义正是杨红伟课堂的魅力所在。不同于深厚历史知识的灌输,他的课堂总是能够深入浅出。听过课的学生或许都拥有相同的感受:一节课下来似乎不是在讲历史,但却处处是历史的身影。高频率的课堂互动、深层次的“灵魂拷问”,那些学生习以为常但却一知半解的问题画龙点睛般地出现,让学生们困惑,也让学生们反思,更让学生们在积极的课堂互动中打开了新知识、新认识的大门。

微信图片_20231204161050.png

每当有学生感到疑惑向老师请教时,杨红伟总会认真耐心倾听学生学业上的困惑、成长中的迷茫,但并不急于给出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当前现状一一“回溯,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开盘根错节的谜团。”杨红伟的一位学生回忆:伴随着老师的讲述,在回溯与反思的过程中,他耐心且理性的引导总能让我循着正确的路径不断前进,思考出自己的答案。

对于学生而言,杨红伟不仅解学业之惑,更解人生之惑。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他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由人格与独立精神。在近代史课堂上,一位学生与杨红伟关于一个问题的想法产生了分歧,他在了解这位学生的想法后,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循循善诱。最终这位学生为其学识与胸襟所折服,后来在选择学年论文指导老师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杨红伟。杨红伟根据他的特点与优势指导他学会查找相关史料,培养其自主思考与独立寻找答案的能力。最终这名学生的论文发表在了《北京社会科学》上。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讲台上的杨红伟匠心独运,以循循善诱之法引导学生步入学术之门,以深入浅出之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以史无定法之观念指引学生走自己灵活的路。

恩师与挚友

每一个学生都像是他的孩子,仿佛他的珍宝,他要陪伴着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成长。

作为英国beat365官方APP院长的杨红伟目前还指导着十几个研究生,除了常规的教学任务与行政事务外,他常常为学院的发展放弃休息调整、陪伴家人的时间,四处奔波为师生搭建平台。即使繁忙如斯,却从未落下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指导和关爱;他胸襟开阔,知识渊博,总能将因材施教应用于无形;他在总结每个学生的学科背景与个人特点后,为其量身制定专属培养方案等。

不同于治学上的严谨,生活中的杨红伟幽默风趣,他时时与学生交流近况,始终以乐观的心态鼓励学生,静心思考,笔耕不辍。除了学术上的孜孜不倦与精益求精,杨红伟在生活中春风化雨的关怀更令人动容。疫情期间,个别学生被封控在宿舍中,焦躁、不安与悲伤郁结于心,身心状况大受影响。这时,杨红伟给学生们发来信息,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状况、舒缓学生情绪、解决生活困难,设身处地地关心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他说——“每一个学生都像是他的孩子,仿佛他的珍宝,他要陪伴着他们一起经历、一起成长。”

640.jpg

杨红伟对于学生的关爱始终源自长辈的内心关怀与师者的职业涵养。有位学生家境贫寒,为了不让性格内向的他有所顾虑,杨红伟多次暗中资助他。有年春节,杨红伟特意叮嘱一位有车的学生“陪同”这位同学一起回家,“顺便”为这位学生家里带了些年货。一位研三的学生考博、就业屡遭困厄,杨红伟知情后,考虑到他刚毕业,没有经济来源,就自掏腰包为他租房,让学生无后顾之忧,安心备考。这些在他看来的“举手之劳”,却都是他“师者父母心”的现实写照。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杨红伟宽厚仁爱的品性如同他广博渊深的学识一般,是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学生的学涯之幸。

言传身教谱芳华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大年初四,当大家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时,杨红伟已经结束春节的放松,来到学校开启新一年的科研。无论周末节假日亦或是凌晨一两点的衡山堂,三楼那盏最亮的灯必定来自杨红伟的办公室,日复一日,岁岁如是,用心之专,不言而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面对学生,杨红伟很少说教,但教育却都隐含在行动中。在教学生做科研时,杨红伟更是不厌其烦:大到文稿框架结构的确定、写作思路的梳理,小到文章选题的拟定、标点符号的使用,他都会条分缕析、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帮助初来乍到、怯声怯气的新生在短期内完成从一个茫无所知、不甚了了的史学小白到尚知一二、得窥豹斑的学术小将的转变。

杨红伟尊师重道亦为学生之楷模。每逢节日,他便叮嘱学生挨个去探望院里的退休老教师,与他们唠长短、话家常。其中王劲老师儿女不在身边,老伴身体欠佳,杨红伟知道他们下楼不方便,经常买些蔬菜水果送到王劲老师家中,并嘱咐学生在王劲老师有需要的时候去帮忙。

微信图片_20231204161117.jpg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杨红伟学术上和生活中对学生的关怀都是对学生灵魂的再塑造。继往圣、续绝学、谱新曲,杨红伟做到了;勤教学、苦钻研、启心智,杨红伟也做到了。他和蔼的面容如阳光般温暖,他谆谆的教诲更是如春风、如瑞雨般沁人心脾、润人肺腑,于无声中激励着莘莘学子踔厉前行、倍道而进。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GlSioeOq3L9ipk-OrRvkg

 

返回原图
/